磚雕,幾乎在人類發明磚的同時,磚面上便出現了圖騰,這是原始的雕磚形態。從最早圖騰的形態分析,古人并沒有想在磚面上刻上紋飾來用以欣賞,或是裝飾用,而僅僅是用磚作為一種載體來記錄著什么。類似后來發明的竹簡,竹簡,不稱竹刻、竹雕,因此,那時磚上刻上的圖紋不能稱做磚雕,用竹簡來類推,且把它稱為“磚簡”。
在漢畫像磚中,出現了磚雕的雛形。磚,壤土制成坯,高溫燒制,有千年不壞的特點,磚雕是文化經濟發展的產物,盛行于明清時期。我國地域廣袤,民族文化特色鮮明,各藝術門類均有各自的特色,磚雕也如此,受地域文化影響,形成了各自鮮明的特色。
蘇派磚雕,以江、浙、滬為代表,起源由宋代的御窯“金磚”,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為蘇派磚雕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;蘇州輩出的文人黑客,為蘇派磚雕的工藝師們提供著良好的藝術輔導和優秀的圖案;蘇式園林的營造,為蘇派磚雕提供了展示技藝的機會。蘇派磚雕因此形成。
蘇派磚雕,受地方文化影響,圖案嚴謹,以人文、歷史和積極向上的寫實題材為主。每幅作品均有著不同的人生哲理內涵。與之不同的以徽州為中心的徽派磚雕,則取材自由,注重裝性。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差別。蘇派磚雕,雕刻細膩,比例勻稱,歸正。形成這種特質的根基之一,是園林營造造成的競爭,有競爭,便有進步。之二是營造的過程中,有許多文人介入其中,工藝師們具備一雙靈巧的手,文人們再賦予他們藝術生命,如此的作品,既有了裝飾韻味,又有了藝術生命的存在,這在蘇浙滬現存的歷史作品中可以尋到佐證。
一副優秀的磚雕作品,可以令人愛不釋手。但如果作品是用于建筑裝飾,那在考量作品的雕刻質量之外,必須要遵循如下規則。一是我家祖傳磚雕六看,即:一步看、五步看、十步看、秀才看、財主看、官府看,前三看是距離,距離決定圖案疏密大小,后三看決定題材,題材因人而異,恰到好處。二是磚雕的三個關系,即:磚雕與建筑的關系、磚雕與環境的關系、磚雕與人文的關系。這是磚雕手藝以外的必須研究的課題。